拉康提出了镜像理论
孩子起初与镜子里的人玩,是因为她/他并不知道镜中的是谁
随着认知,懂得镜子里的就是自己
成人后我们每天照镜子,整理我们的形象
有天我盯着照片中的自己,总觉得不是自己
就如你在镜中看到的自己和别人直接看到的你是不同的(例如你是的三七分是左七右三,自己经常看到是左七,而他人,常看到的是右三)
这就是物理镜像
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绝对是不同的,只是有部分是重合的,这部分就是认同
有个朋友生活精致,包括衣着,是我非常羡慕和欣赏的,在一次聊天中我告诉了她
她说也有好几位阿姨这么讲,是不是自己太扎眼了
我告诉她不是,大家都喜欢美,而且欣赏美,也期望自己如此
但从这天后她天天运动衣,百变女郎消失了
当一个人因别人的目光约束自己,像不像照镜子的婴儿,将镜我内化
(人活的是自我还是“镜我”?这个在于自身的认知)
自我的人会随心;镜我的人会让人更舒服——“适者生存”(为了“面子”,别人觉得我nice我才真正nice)
也有人说活着的意义就是给别人带来幸福
我个人觉得自己幸福才能带给别人幸福
自己都不懂得幸福,不了解自己,如何出发奔向我们赋予的意义